咨询热线:400-857-8882
产品咨询
EN
扫描电镜
当前位置:
【飞纳三点半,科普有点范儿!】第 103 期:考古特别篇|扫描电镜和显微CT唤醒沉睡的古生物化石和陶瓷文物!
2025-04-17
22

飞纳三点半

第 103 期

时间是什么?

是远古海洋翻涌中古生物的化石,

是泥与火交织成型的一段陶瓷温度记忆。

本期飞纳三点半,

我们不只是回望生命的起点,还将一路走过史前海洋与

文明火种的交汇之地。

从亿万年前的石燕、耳齿鲨、单体珊瑚,到千年之前的陶片、铜器、古人类工具,每一块样品都是时间写下的一行注脚。

它们静默,却从不沉默,它们古老,却从未过时,

它们是大自然与人类

共同写给时间的一封信。

飞纳三点半考古特别企划篇,借助扫描电镜和显微 CT 唤醒

沉睡的古生物化石和陶瓷,

让它们不再只是博物馆橱窗中的静默标本!

 

化石,其实就是远古生物遗留下来的“痕迹”,可能是它们的骨骼、牙齿、贝壳,也可能是脚印、爬行痕迹,甚至粪便或蛋壳——这些痕迹在特定的条件下被保存了下来,经过漫长岁月的地质作用,最终“石化”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

 

化石形成通常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步骤:

 

  • 被迅速掩埋:当生物死亡后,如果尸体迅速被泥沙、火山灰、水流等覆盖掩埋,就能减少与空气接触,防止腐烂。

  • 矿物质替代:随着时间推移,地下水中的矿物质(如硅、碳酸钙、铁等)逐渐渗入生物残骸,并替代原始有机物,形成所谓的“矿化作用”。

  • 石化过程完成:经过数千年、数百万年,原来的骨头或贝壳被矿物“替换成岩石”,生物的形态被完整保存,这就形成了我们常见的“实体化石”。

  •  

 

化石形成示意图

 

陶瓷,是人类最早掌握的人工材料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上万年的新石器时代,早于青铜,早于铁,甚至早于文字。

“陶”,指的是低温烧制、质地较为疏松的器物;“瓷”,则是在更高温下烧成,质地致密、表面光滑的材料。

从粗陶罐、灰陶杯,到釉色温润的青瓷、洁白通透的白瓷,陶瓷不仅承载着日常生活的功能,更记录了技术、审美与文化的演进。

 

 

PART 1 直播预告

 

化石是怎么样形成的?

为什么人类不可以形成化石?

化石有哪些种类?

研究化石的意义是什么?

石燕、耳齿鲨、花蛤、单体珊瑚、菊石

等古生物化石的表面形貌和内部结构是什么?

陶瓷是如何制成的?

不同年代的陶瓷有什么区别?

彩陶、黑釉、青花等陶瓷表面形貌

与内部结构有什么区别?

本期【飞纳三点半】

飞纳电镜北京办专业的应用工程师

借助扫描电镜和显微 CT 

重新凝视那些被时光沉淀的生命遗迹

快来预约直播吧!

 

PART 2直播福利

 

直播将有 3 波不定期福利,参与直播间互动,将有机会获得精美奖品一份:三星堆文创陶瓷杯

 

注:参加活动必须关注飞纳电镜视频号,具体活动方式将在直播间公布,请持续关注;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飞纳电镜所有。

 

 

每两周周三的三点半

飞纳电镜视频号

为您准时直播最新最有趣的实时测试

也可以为您解答扫描电镜和

显微CT的相关疑问

飞纳三点半,科普有点范儿!

如果您有希望直播的主题

可以添加我们的【直播群助手】

告诉我们

周三的下午三点半

视频号直播间

我们不见不散

直播群助手

 

扫描二维码,预约测试样品

@ 2022 复纳科学仪器(上海) 有限公司 飞纳电镜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1546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