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壳纳米粒子由内核材料和覆盖有不同材料的外壳组成,大量的研究工作致力于核壳纳米粒子的生产。基于火花烧蚀的连续气相工艺能够产生均匀结构的核壳双金属纳米颗粒,其尺寸和成分能够精确控制。
在产品的研发阶段,必须知道外来颗粒的数量和成分,从而了解它们产生的根源,进一步地控制和减少外来颗粒。鉴定某个外来颗粒的成分是十分重要的。
大气压条件下的火花烧蚀(spark ablation)技术,可实现纳米粒子的连续气相合成。通过控制粒子生长区的温度以保证碰撞原子或颗粒的完全聚结,原则上可以调节单线态颗粒的尺寸——从单个原子的尺度到任何期望的值。结合火花烧蚀的放大和无限混合能力,可以实现在工业规模上低成本生产先进材料纳米制造的关键模块构筑。
增材制造的方法,如纳米打印可以大大简化高比表面积的纳米多孔薄膜的制备工艺。这种薄膜材料的应用很多,包括电催化、化学、光学或生物传感以及电池和微电子产品制造等。
扫描电镜的自动化程序可以快速寻找并分析比基底金属更亮(或更暗)的颗粒。每个颗粒的粒径、形状、成分和背散射图像都会被详细记录,并可以通过变量对特征颗粒进行分类。
金属 3D 打印技术在医疗、牙科、汽车、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中的应用正以指数级的速度增长。到 2027 年,全球金属 3D 打印市场预计将达到 60 亿美元1。虽然金属 3D 打印前景光明,但该技术的应用仍面临着以下挑战:原料粉末流动性差、打印过程中发生金属粉末氧化、产生有害副产物和夹杂物以及造成成品的缺陷等。
微针给药系统是一种优秀的透皮给药途径,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扫描电镜,可以观微针的针尖的矩阵结构是否完整以及微针表面的载药情况。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国际材料界提出了生态材料的概念,随后在 2003 年,第一届生物基聚合物国际会议上,会议正式对这种材料命名为生物质材料。
小小的蚊子在扫描电镜下竟然有这么多的特殊结构,万恶的蚊子也有神奇的一面,极其精妙的结构是其在地球上生存了 1 亿多年的基础。
小编总结了一些引起样品飘移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文作者重点关注下一代锂离子和锂金属电池,分别从电池的原材料、正负极加工工艺、超轻量集流体、以及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清洁度把控等方面出发,给出了锂电池大规模量产的机遇和挑战。
在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兰波科技(LabWorld)与广州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共同开发了一种基于《硅藻检验技术规范 GA/T1662-2019 要求》的台式扫描电镜解决方案 —— Diatom AI 全自动硅藻检测系统。
扫描电镜在生物医疗中的应用
洁净钢是目前各大钢企发展的重点。对于洁净钢的研究,夹杂物自动分析检测设备是必要的研究工具。
@ 2022 复纳科学仪器(上海) 有限公司 飞纳电镜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15467号-1